重庆某剧场音响系统解决方案
1、项目概述及应用需求分析
1.1 项目概述
重庆某剧场项目,剧场内置固定座椅约800席,剧场观众厅面积约1000 ㎡;台口线到池座及楼座后墙最大水平距离分别为30 m与35 m。
1.2、应用需求分析
根据项目的定位,该剧场在音频方面的主次应用依次为电影节颁奖、汇报演出、大型会议、交响乐队演出扩声等需求。根据上述功能定位,该剧场以语言和音乐为主,对清晰度要求较高,故厅堂基础混响时间不宜过长。但交响音乐会演出则需要让听众感觉到良好的混响感与包围感,需要较长的混响时间。因此,设计方案在包含常规扩声系统的同时,还应配套电声可变混响系统,以音响系统模拟各类扩声用途需要声学环境的能量时间曲线(ETC),以达到根据不同应用需求来改变厅堂混响时间的功能。
2、总体解决方案
2.1 解决方案整体思路
分析需求后可得知,该剧场在电声领域需要安装高质量传统扩声以及电声可变混响两套系统。
在扩声系统方面,应因地制宜地采用简洁、冗余、可靠的系统设计方案与高质量的音频设备。
在电声可变混响系统方面,需要平衡考虑预算与项目方案实际可落地性,所以,可变混响系统中大部分音响都需要与传统扩声系统共用。
2.2 建筑声学环境基础要求
经捷创音响设计师设计,剧场空场混响时间被设定在中频1.0 s~1.2 s,低频在125 Hz及250 Hz需小于1.4s,在无扩声情况下语言可懂度(STI)应达到0.5。这对于约1000人容量的剧场来将是一个比较难达成的目标。但经过设计方、业主方的严格技术管控以及实施方精益求精的实施,最终实测结果,中频混响时间达到0.93 s,低音频段125 Hz达到1.35 s,最令人惊喜的是250 Hz更是达到了0.91 s。如此良好的声学条件为剧场电声系统的主客观评测达到优秀奠定了基础。
3、扩声系统设计方案
3.1 音响布局设计
按照业主对大型演出的策划,扩声系统采用较为常规的设置方式,可满足高端大型现场活动需求
主扩声音响系统的音响组采用左、中、右三声道布局形式。
中央声道主扩声音响组暗装于舞台口上空反射结构内,直达声覆盖全场听众席,并采用远近场分区覆盖布局方式,远场音响组由4组音响组成,以80°水平×60°垂直的角度覆盖中远场观众席,该组音响垂直方向轴线指向楼座最远距离,以保证音响组在覆盖距离内具有良好的均匀度。近场音响组由2组捷声LA12音响组成的垂直阵列组合而成,以90°水平×30°垂直的角度覆盖观众席前部,远近场音响组的覆盖交叠区域设置在观众席前区与中区的过道位置,避免信号在座椅区域产生可闻的干涉。
远场水平阵列音响组中,以中轴对称的2只音响采用并联形式,DSP通道相同,而近场垂直音响组中的2只音响则每只为单独的功率放大器与DSP通道。
左/右声道的主扩声音响组设置在舞台口两侧,于八字墙外部明装,每组由9只三分频线阵列音响与3只超低音音响组合而成,3只超低音音响吊挂在9只三分频线阵列音响上方。左/右声道音响水平覆盖轴线约设置在观众厅宽度1/2处,以求在观众厅达到均匀的覆盖与相对良好的响应。
9只三分频线阵列音响以3-3-3的形式分为3个声场分组,分别对远、中远、中近场的观众席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区域调整。3只超低音音响中每一只都具有独立声学DSP与功率放大器通道,可针对现场测试需求进行精细化调整。
独立超低音音响组设置在中央声道音响组两侧,共配置了6只双18英寸低音炮音响,每侧设置3只,每只独立DSP通道,可将整个扩声系统的还音低频下限扩展至25 Hz。两侧的超低音音响组相距很近,在分频点设置在100 Hz的情况下,不会在其工作频率范围内产生旁瓣。
在剧场的乐池内台唇区域及升降栏杆包装内,设置有补声音响。台唇前区补声音响组由7只同轴对称指向宽角度音响组成,其110°对称的宽阔覆盖角度可对乐池作为流动观众席时需要补声的区域进行均匀覆盖。除此之外,乐池升降栏杆前设置有9只音响,可随升降栏杆移动,这些音响对前区固定座椅区域进行补声。乐池补声与前区补声音响组均采用单声道覆盖方式进行设计,且各分配有4路DSP通道,7只乐池补声音响中关于中轴对称的2只音响采用相同功率放大器与DSP通道,中间1只音响为独立DSP通道。9只前区补声音响中,如将音响由观众厅左侧至右侧定义为1至9号,则1与9号、2与8号、3与7号音响采用相同功率放大器与DSP通道,中间区域的4/5/6号音响则采用并联的形式共享功率放大器与DSP通道。
舞台区域设置了9只音响,可分区域对整个舞台区域实现无盲区覆盖。其中,2只音响安装在假台口两侧柱光架上,可从两侧对主舞台进行覆盖,3只音响在灯光渡桥内均分安装,用以覆盖舞台前部区域,在舞台两侧一层天桥下方,每侧设置2只音响对于主舞台与侧舞台交叠区域进行覆盖。两个侧舞台则每侧设置1只音响进行覆盖。
扩声系统可共享楼座与池座所有的侧墙与后墙面安装的全景声电影系统音响,在必要时作为扩声系统的环绕音响使用。
3.2 方案实施难点与解决方法
由于该剧场台口宽度过大,所以位于台口两侧八字墙处外露吊装的立体声主线阵列组之间相距过远,笔者曾建议将两组音响向台口内移动,放置于假台口前,但最终还是因为极少数观众视线受到遮挡而作罢,因此,这个客观条件带来了一些无法干预的不良影响。首先,过大的立体声主扩音响的间距势必会带来最佳立体声欣赏位置的后移,根据客观几何计算与主观听感综合分析,最佳的立体声欣赏位置已后移到了剧场池座后区。其次,这样的安装距离还会造成观众席内大部分区域的双声道立体声的关联度较差。
针对上述问题,音响团队采取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在主音响吊挂点位方面,设计了可实现3个吊挂位置的吊挂结构,最内侧的主音响音效较好,但会遮挡大致10%楼座观众的视线,中间的主音响位置可在音效与观演视线上达到平衡,但仍会有很少数的座位会被遮挡住部分视线,最外侧主音响位置是最后实施安装的设计位置,完全不会干扰所有位置观众的视线。主音响组可根据业主对声音的不同需求而灵活调整。
明装主扩音响应该考虑在音响背后区域采用中低频段具有良好声学吸声处理的材料,音响与后墙之间的空间距离更应该加以精确计算。因为在低音频段无法受音响控制的声波从音响发出后会被后墙反射至观众厅内,这样该声音就会与音响直接辐射的声音在观众厅内产生干涉,影响听觉感受。建筑的声学吸声装修与距离的增加主要是可以增加直达声与反射声的声压级差,以此来降低相干性,从而改善上述问题。
捷声音响(舞台音响源头厂家),自主研发生产多款舞台音响设备,适合不同场景使用,为全国上万家客户提供了音响服务,获一致好评;捷声音响承接全国音响系统工程,包含舞台演出、报告厅、剧场礼堂、宴会厅、户外文旅、直播间、酒吧清吧娱乐KTV等等场地;从方案设计、报价、到安装调试,一站式提供音响系统解决方案。欢迎来电咨询,免费获取音响设计方案。